谭先智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tanxianzhi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【绍熹】成都摩诃池与苏东坡洞仙歌词
2019-12-07    浏览(291)    作者:绍熹    来源:谭先智 官方网站




94cad1c8a786c917460d1da8c13d70cf3bc75710.jpg



这事发生在后蜀孟昶当皇帝的一个夏日。

那天,太阳像下了火,酷热难当。入夜,仍挥汗如雨使人难以入睡,皇帝遂命人叫起早已睡下的花蕊夫人携手一来到摩诃池纳凉。遥遥夜空,一轮皓月,皎洁的月华,照得湖面表里澄澈, 在明月的清辉下,水气的氤氤使得远处的房舍、宫阙、树木显得那么绰约,那么神秘。此时夜已三更,万籁俱寂,一切似乎都已沉沉睡去,只有田田的荷叶在轻轻的摇曳,颤抖着,风乍起,零乱了一池的月影,送来荷叶阵阵的清香,直沁人心脾。先前的酷 暑已渐渐消尽,使人通体生凉。如此良夜,面对妩媚娇艳的花蕊夫人,皇帝不禁感慨万分,遂写下:“冰肌玉骨自无汗,水殿风来喑香满……”诗句以记其事。时光过,到了宋初,眉山有一老尼,早年曾随师父出入孟昶蜀宫,了解这一美丽的故事。时年老尼已九十多岁了,犹能向年仅七岁的苏轼背诵孟昶写的这首诗又过了四十年,老尼也早已死去,苏轼由于宦海风波,一生流离飘泊如转蓬。“故乡飘已远,往意浩无边”。当年发生在孟昶身上的往事仍感动着诗人,于是写下了《洞仙歌》词一首,其中结尾句:“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”已成为传唱千古的名句。

摩诃池就在今天的四川科技馆实验小学这一带。卢求《成都记》载:隋蜀王取土筑广子城,因为池。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'梵语摩诃(maka)为伟大,大的意思,如印度著名的梵典籍《摩诃婆罗多》意即为伟大的婆罗多后裔。宫毗为龙,谓此池广大有龙,所以摩诃池又叫龙池。

远在唐中期,摩诃池已成为成都人泛舟游冶的好去处,杜甫《晚秋陪郑公摩诃池泛舟》诗:“湍驶风醒酒,船回雾起堤。高城秋自落,杂树晚相迷。坐触鸳鸯起,巢倾翡翠低。莫须惊白鹭, 为伴宿青溪。”现在有谁想象得到,今天实验小学、体育场繁华热闹之地,当年竟是碧水浩淼,岸柳成行,杂花生树,鸥鸟翔集, 风光旖旎游玩胜地。据《蜀祷》记五代王衍于乾德元年(公元 919年)改龙跃池为宣华苑,环池广建宫殿,有重光、太清、延 昌、女真之殿,清和、迎仙之宫,降真、丹霞、怡神之亭等,雕梁画栋,绵延十里,极尽豪奢。到五代花蕊夫人费氏时其规模尚存,费氏《宫阙》之三:“龙池九曲远相通,杨柳牵丝两岸风。”之二十五:“内入追逐采莲时,惊起凫鸥两岸飞。”此时的摩丽诃池已达到了鼎盛时期。

后蜀亡后,宫殿多被拆毁,又频遭兵火,北宋时宋祁《览故蜀宫城有感》诗:“国破江山老,人亡岸谷摧。鸳飞今日瓦, 鹿聚向时台。故苑犹霏雪,荒地但劫灰。”到了南宋陆游《花时遍游诸家园》写道:“宣华无树著啼莺,惟有摩诃春水生:已是废池乔木,蒿莱遍地,一片萧条了。

明建蜀王府,池被填去大半,然残余部份仍是成都人游赏之地。当过四川右部参政的曹学在《蜀府园中看过牡丹》诗写道:“锦城佳丽蜀王宫,春日游看别苑中。水自龙池分处碧,花自鱼血染来红。”可知摩诃池明曾一度中兴,但到了清初成都完全被毁。 彭遵泗《蜀碧》载吕潜《哀蜀藩诗》,有“摩诃但有支机石,尚其铜驼卧草根可知池尚存,但规模已经很小了。民国三年池被尽填作军队操场,历经了一千三百年的摩诃池从此消亡。后来在摩诃池故址上修建了实验小学及四周街道。不过实验小学建成很长一段时间四周仍非常荒凉低矮拥挤的贫民窟,臭水遍地蚊蝇成阵,甚至有的地方居然还有成片的菜地。

孟子说:“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。”我认为'故国'应该是一种特有的文化。我们的父辈、祖辈、先人们在这里生活过, 辛劳过,并创造了无数灿烂的诗歌故事神话等,使这片土地上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内容,一代代薪火相传,这便是我们的根。 今天我们要求学生背诵《弟子规》《三字经》,用先贤的精神来指导他们的行动。让今天的学生了解曾经发生在自己的城市、社区、 街道、学校的文化,找出它们的历史坐标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国学吗?

发表于九八年《成都晚报》


标签:【绍熹】成都摩诃池与苏东坡洞仙歌词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